2024年12月31日,白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白山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舉措。
一、背景依據
2021年以來白山市“三線一單”編制時,白山市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調查、國土空間規劃內生態保護紅線數據、自然保護地調整、“十四五”規劃、水源地調整等諸多工作也在陸續開展,由于各項工作進展時間不一等客觀因素,“三線一單”成果發布時未能充分銜接各項工作的最終成果。“三線一單”實施以來,全市國民經濟、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十四五”規劃相繼發布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等發生較大變化,“三線一單”實施應用中存在與新發展形勢和新政策要求不相適應的現實問題,迫切需要對“三線一單”實施情況進行評估,支撐成果更新調整。2024年以國土空間規劃、國土三調、自然保護地調整和“十四五”規劃等工作為契機,組織開展“三線一單”更新調整。
為全面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按照《中共吉林省委辦公廳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吉辦發〔2024〕12號)、吉林省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吉林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動態更新工作實施方案〉的函》(吉環區評辦〔2023〕1號)要求,結合《白山市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國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規劃中關于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最新要求,進一步規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提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時效性和針對性,強化白山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精細化管理,制定本方案。
二、目標任務
到 2025 年,白山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扎實成效、綠色轉型發展邁上新臺階、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新改善、生態系統功能實現新提高、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新進步、生態文化建設譜寫新篇章。到 2035年,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全面形成以生態文化、生態經濟、生態責任、生態制度、生態安全為主題的生態文明體系;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碩果累累,將白山建設成為環境天藍水清、經濟綠色蓬勃、鄉村美麗興旺、城市生態宜居、人民幸福和諧的美麗白山。
三、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共六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總體目標。確定了構建我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的階段性目標。第二部分是加強分區管控。包括科學確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精準編制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實施精細化管理。第三部分是實施高水平保護。包括強化分區施策、強化政策協同,規范開發建設活動,以推動生態環境改善。第四部分是健全管理機制。包括強化生態環境監管、建立動態更新完善機制、支撐綜合決策、促進綠色發展。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聯動、強化監督考核。第六部分是相關成果附件。包括白山市環境管控單元劃定情況一覽表、白山市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白山市環境管控單元分布圖等。
四、涉及范圍
白山市全部行政區域,包括渾江區、臨江市、江源區、撫松縣、靖宇縣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土地面積15667.39平方公里。
五、方案特點
《實施方案》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實施目標明確。建立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建立技術完善、責任明確、監管到位、保障有力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為全市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有力支撐。二是管控體系精準。科學劃定145個環境管控單元,建立了“1+2+1+145”四個層級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控要求更加精細化。三是成果應用廣泛。優化各區域產業布局,推進城市開發建設,為白山市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制度保障。四是管理體系完善。注重與國土空間規劃的動態銜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政策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的協同,建立動態更新機制,探索成果實施情況評估和監督考核機制。
六、內容解讀
1、加強分區管控。全市共劃定145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包括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建立“1+2+1+145”四個層級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1”為全省總體環境準入及管控要求、“2”為松花江和YLJ流域、“1”為白山市環境準入及管控要求、“145”為各環境管控單元環境準入及管控要求。優先保護單元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黑土地等。重點管控單元包括產業園區、工業集聚區、城鎮開發邊界內等。一般管控單元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以外的區域。精準編制差異化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提出優化布局方案、管控污染物排放、防控環境風險、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等要求,實施精細化、差異化管理。
2、實施高水平保護強化系統保護,維護生態安全格局。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改善生態環境系統質量,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功能。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強化分區施策,推動生態環境改善推動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防范結構性、布局性環境風險。強化在大氣、水、土壤、生態等生態環境要素管理中的應用,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強化政策協同,構建環境管理體系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政策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的協同,構建省域全鏈條生態環境管理體系。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納入相關立法、標準、政策制定修訂中,作為重大項目選址等多方面的重要參照和依據。
3、助推高質量發展強化服務功能,推動重大戰略實施。加強保護和治理,引導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合理布局,深入實施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發揮白山市區域生態環境優勢,強化黑土地保護,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強化制度引領,促進綠色發展落實國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管理要求,引導產業園區綠色健康發展,推進石化化工等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和清潔生產改造。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壯大。強化成果應用,支撐綜合決策以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為抓手,推動項目精準快速落地。與規劃環評、建設項目環評協調聯動,引導企業投資,提升綜合決策支撐能力。
4、加強組織保障完善工作推進機制,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各部門加強協調聯動,共同推進管控成果實施。建立健全考核機制,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加強領域相關學科建設,建立專業化隊伍。